文|赵璐股票高杠杆配资
玄奘,无论是古籍记载,还是戏曲小说,以其为主人公的作品实在是太多太多。到今天,我们越来越清晰地接受一个真实的玄奘形象:他孤身一人,用17年时间、徒步5万里、途经100多个古国,坚毅勇敢,是名副其实的“硬汉”;他不是唐王御弟,手里更没什么通关文牒,而是冒着层层险阻,西行求法。
玄奘之路,远不止是一次路途的远征。《跟着玄奘走丝路》依托于《大唐西域记》《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》等古籍的记录,通过党琳博士多年对玄奘西行路上历史遗迹的实地考察,包括榆林窟、塔尔寺、高昌故城、克孜尔石窟等一个个丝路上的历史地名,结合玄奘的生平、远赴印度取经的故事,以及唐朝、西域与印度的相关历史背景,带领读者穿越时空,重走这条充满智慧与勇气的玄奘之路。
《跟着玄奘走丝路》
“宁可就西而死,岂归东而生。”这是玄奘穿越八百里流沙时立下的誓言。他从长安出发,一路出关,途经河西走廊、天山南路,穿越中亚,最终抵达印度。这一路上,他不仅要面对大自然的严酷考验,还要应对人世的种种险阻:沙漠中的迷途、雪山上的生死挣扎、盗匪的掠夺追杀……玄奘精神,不仅体现在路途的远征,更体现在他对知识的无限渴望和对信仰的坚定追求。他在印度学习数年,带回了大量佛经,并将其翻译,推动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。某种意义上说,玄奘之路就是信念之路。
从洛阳的净土寺到高昌国的火焰山,从龟兹的克孜尔石窟到印度的那烂陀寺,每一个地点都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。《跟着玄奘走丝路》详细记录了玄奘的旅程,并以实地考察的方式,打卡玄奘取经路沿路站点,100多幅当下实景照片,与尘封的历史之间回荡着悠远的回响。
在《跟着玄奘走丝路》中,循着作者的考察,来到八百里莫贺延碛,感受玄奘在绝境下的自我救赎;走进火焰山下的高昌古城,聆听玄奘讲经堂的回响;途经别迭里山口,体验冰雪常年不化的险途;穿越碎叶城、俱兰城、怛罗斯城、讹答剌城等遗址,感受中亚之地的点点佛光……
自2017年起,党琳和丝绸之路文化史研究专家张安福教授的团队一道,开始了重走玄奘之路的行程。从洛阳偃师缑氏镇的玄奘故里,经西安、天水、兰州、武威、敦煌,取道哈密进入吐鲁番,焉耆、库车、阿克苏、乌什、喀什、和田等地,直至吉尔吉斯斯坦、土库曼斯坦等地,最终抵达印度。
这一路上,作者不仅实地考察了玄奘所经之地,还结合文献典籍,深入触摸那些尘封在古城、烽燧、墓葬、驿站中的历史往事。通过这些考察,作者以细腻的笔触试图还原一个真实、立体的玄奘形象,追溯一段中原与南亚次大陆正式官方往来交流的沟通之旅。
去年,以中国神话为背景的3A游戏《黑神话:悟空》走红,在海外引发了一波“西游热”,不少玩家边打游戏边找来《西游记》原著“补课”,外国网友纷纷打听起这只“猴子”的故事。
关于孙悟空的原型,有多种说法,胡人石磐陀说,便是其一。位于甘肃省瓜州县境内的榆林窟,其中第3窟有一幅壁画《普贤变》。壁画左侧崖岸上,一位僧人双手合十,虔诚谒拜,僧人身后的弟子,胡人打扮,长相似猴,跟着双手合十礼拜;师徒身后还有一匹白马,马背上背着莲花鞍具,满载经卷包袱。这一壁画就是被敦煌学家段文杰赞为“稀世之珍”的《玄奘取经图》。壁画绘制后的300余年,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《西游记》诞生。有专家考证,唐僧的大徒弟孙悟空正是以“猴面”石磐陀为原型。《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》中记载,玄奘在西行求法途中,曾在瓜州收过一个名叫石磐陀的胡人为徒。玄奘取经,其实并没有奉唐王的圣旨,当时唐朝边境戒备森严,玄奘先抵达瓜州,石磐陀是本地人,熟悉路径,答应送玄奘过“五烽”。一段路程后,石磐陀变卦,不愿继续西行,且担心助偷渡一事被揭发,于是对玄奘起了杀心。一番交锋过后,师徒二人分道扬镳,玄奘独自继续西天取经。
在《跟着玄奘走丝路》中,党琳详细考察了玄奘与石磐陀的这段传奇故事,读来饶有趣味。
某种意义上说,《跟着玄奘走丝路》不仅是一部融鲜活故事于一体的情景交织的游记,也是一部融合历史、文化、地理、宗教等多视角的沉浸式研学读本。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带着这本书上路,一起探寻东西方文明交汇的印记,感受丝绸之路的神秘与壮美!
(作者为书评人股票高杠杆配资,出版社编辑)